AFMA證書的認證旨在衡量金融人才專業度,通過AFMA證書考試,其專業度將相當於通過美國的CFA考試,因為二者都採取相同通過標準,更重要的是AFMA考試是以金融法規、貨幣與匯率政策、金融創新與新金融產品及財經政策個案為重點。通過AFMA考試代表金融從業人員可以對金融市場有更專業、深入且全面的瞭解。
系友-陳炳祥學長蒞臨分享民生消費品產業的營銷企劃《管理職能實務課程》藉由企業管理學系與系友會的努力之下,本系於這學期開設「管理職能實務講座」課程,有別於以往課程,此課程邀請到各領域優秀的畢業系友回來擔任講座授課講師,希望透過系友們的業界經驗分享,讓同學瞭解各產業之實務運作與各部門之職務內容,以便未來在選擇感興趣的產業、發展職涯,以及思考該培養的職能時,能夠更有方向的去探索與認識。第一場講座(3月25日)-民生消費品產業的營銷企劃 講者-陳炳祥學長為振芳股份有限公司協理,也是東海大學企管系之系友。在本場講座中,學長分享了零售流通產業各種業態的現況,以及未來的趨勢走向;學長也將在零售業累積的豐富經驗、案例、部門劃分以及工作範疇分享給台下的學弟妹們,讓同學們對零售業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學長也分享了當初畢業後是如何選擇職業,以及職涯發展的過程。在此,小編也整理出4項印象最深刻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學長的經驗談⟫1.為何選擇進入零售業 在大學畢業後,炳祥學長只想著找一份市場行銷、業務類的工作,剛好看到統一超商在徵選儲備幹部,因緣際會下就進到零售產業;當下判斷產業前景的依據就只有背後的統一集團感覺不會倒而已,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就進入了這個新創產業。在一番努力下,學長成功在零售業爬升到一定的高度。在小編看來,學長是在鼓勵台下的同學,不要害怕進入新創產業,只要找到自己興趣、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有很高的機會可以成為像學長一樣的高階經理人。圖中講師為陳炳祥學長2.零售業現況 零售業大致上分為四大業態,規模由大至小分別是:百貨公司、量販店、超市、便利商店。而百貨公司因受到網路購物的影響,許多消費者只會到找尋自己要的型號、尺寸,爾後到網路上購買,因此百貨業的業績正逐漸萎縮,因而轉型美食街,所以可以看到百貨公司內美食街的規模越來越大,而櫃位正逐漸減少。而量販店、超市、便利商店都有逐步成長的趨勢,只是相較之下超商的成長速度已經逐漸緩慢。圖中講師為陳炳祥學長3.跨業態的收購成功機會高 近幾年,零售業中吵得沸沸揚揚的兩起收購案便是家樂福收購Jason超市與頂好超市、全聯收購了大潤發。炳祥學長表示,大型零售商的收購若是跨業態的形式,較能避免收購失敗之問題,因跨了業態就不算是在同一個業態內獨大,政府也較不會介入收購的進行。並且在跨業態的情況下可以讓兩個業態、業種互補,搶攻更大的市場,創造營收。圖中講師為陳炳祥學長4.便利商店所創造的優勢 便利商店所創造的優勢分為4個層面。分別是:距離、時間、商品選擇、結帳速度。距離表示消費者從任何地方出發至便利商店距離都不會太遠;而時間則是代表便利商店的營業時間很長,任何時間點要去便利商店都行;商品選擇則是便利商店提供著眾多的商品種類讓消費者民生所需物品大多都可以至便利商店購買。而結帳速度快是便利商店在降低消費者所耗費的時間成本。綜合以上四種便利,因而稱為便利商店。而便利商店經營上最重要的便是選址,唯有好的地段才能吸引人流;商品擺放的「黃金視角」也是刺激、引導顧客消費的重點之一。圖中第一排由左至右分別為陳炳祥學長、高桂卿學姊、吳祉芸老師結語:藉由炳祥學長對於零售業各個業態仔細的講解與分析,讓同學們都更瞭解零售業的運作及前景,並且藉由案例的分享,也幫助同學們未來進入零售業得以解讀同業的操作。而職涯分享的部分學長同樣帶給我們非常寶貴的經驗,透過部門分析、自身職務講解,讓同學們在未來的就業上更為得心應手,也降低了同學對於新創產業前景難以預料的不確定感。
【109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畢業祝福禮】畢業典禮因為不開放家長進場,歡迎到以下連結看更多攝影師幫大家拍的照片喔! https://reurl.cc/qdba6g(3A郭育誠同學拍攝)https://reurl.cc/Nj8O9Q(2B蕭任傑同學拍攝)
校友-蔡宗易學長蒞臨分享如何從經辦爬升至核心團隊藉由企管系與系友會努力之下,企管系在這學期開設了「管理職能實務講座」課程,有別於以往的課程,此課程全程由畢業的系友回母校擔任講座授課,希望透過系友們的實務經驗分享,讓大三、大四同學瞭解各個產業的運作實務與各部門的職務內容,以便讓同學畢業後在如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產業、如何發展自己的職涯、如何培養未來的管理職能,能夠有深入的探索與認識。第五堂(4/1)-如何從經辦爬升至核心團隊講者蔡宗易學長為東海大學社會系校友,目前擔任力麗觀光集團的董事長。在本次講座中學長分享了人脈該如何培養與善用、在各個產業之間如何轉換、並且說明對於公司之利害關係人該如何排序與重要性、如何在職位上得到上司重視。台下的學弟妹透過本次演講可以學習在業界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提升上司及雇主之好感。本文也會整理出四項學長講座中的重點與大家分享。⟪學長的經驗談⟫1.如何在工作場域中創造差異化 學長分享到,學長最核心的精神便是從國中開始培養的童軍精神,秉持著日行一善的習慣。並且學長在大學期間也擔任了勞掃小組長的職務,因此學長在擔任力麗集團人事總務時,總是特別將公司的擦手巾帶回家清洗、晾乾,並且主動進行環境清潔。如此一來老闆對學長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同事們對學長信服、認同。圖中講者為蔡宗易學長2.畢業後升學管道選擇 學長在升學的管道上選擇了就業數年後再進修EMBA,學長對於這種升學方式表示對自己非常有幫助,進入業界後知道自己缺乏什麼,再予以進修。如此一來對於自己的職位提升、專業能力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而學長也對台下的學弟妹建議,現在大學生比例已經太高,若是大學畢業後能繼續進修碩士,就能與其他求職者創造出差異化,而碩士畢業後就業一陣子再進修EMBA的話也比較能針對職位所需能力進行加強、並且也可以培養許多人脈。圖中講者為蔡宗易學長3.先盈利再公益 學長剛從社會系畢業進入職場時覺得企業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做好社會責任、回饋社會,而當學長深入了解企業運作後,發現企業應該先有營利之後才有能力進行公益,也為公司的利害關係人進行重要性的排序。首先,應該將出資的股東擺在第一順位,而第二順位則是為公司打拚的員工,第三順位是配合的廠商,第四順位是社會,而第五順位則是用於公司發展。以上為學長對於資金該如何分配的重要性排序,藉由此排序,能把獲利更準確的分配給所需分配的對象,讓公司的營運更為順暢。圖中第一排由左至右分別為吳祉芸老師、蔡宗易學長、蔡宏毅學長4.掌握所有資源 學長認為,在一個工作場域中應當找出所有企業可運用之資源,像是學長在飯店的管理中會找出飯店裡所有插頭、設備、燈光等等的資源。確認所有資源都是可使用,沒有問題的。並且也會要求下屬注意這些細項。唯有清楚所有資源在何處、如何使用,才能在老闆提出問題的第一時間予以回答、修正。而學長在擔任經辦的過程中也都會找出所有老闆可能提出的問題,事先解答,也因此得到老闆重用。圖中為蔡宗易學長(左)、吳祉芸老師(右)結語:本次演講,學長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名小員工升遷至董事長的位置,其中提到挑戰、困境如何面對,也分享自己在工作過程中如何創造與其他員工的差異化,以至於能達到目前的成就。台下有許多大三、大四的同學即將畢業進入職場,而該如何在老闆面前展現自己的優勢、企業家如何評判員工是否能予以重任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於是有了學長的分享,對於即將畢業進入職場的同學們有著莫大的幫助,能讓同學在職場上更受老闆青睞、重用。
本電商平台是由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設立,希望建構一個電商平台的實驗場域,讓學生進行數位品牌建立、商品開發、網路行銷及營運等實作。若你因課程、畢業專題、或產學合作計劃,需要在線上開設品牌商店或進行網路行銷,可向本系申請加入我們的實習電商平台!